活动现场展示的塑料袋调研样品
十年限塑令,
还需加把劲!
人们习惯称《关于限制生产销售使用塑料购物袋的通知》为“限塑令”,至2018年6月1日,其施行了整整10年。
走过10年,“限塑令”究竟成效几何?就在不久前,长期关注垃圾问题的社会组织零废弃联盟在北京发布了《限塑令十周年——商家执行情况调研报告》。报告显示,整体而言,线下零售场所执行“限塑令”的情况不容乐观,不合规塑料袋占比78%;除大型超市和全国连锁便利店外,塑料袋收费制度形同虚设。同时,外卖商家和网络平台基本没有使用合规塑料袋。
调研:仅3.7%的店铺完全合规,替代塑料膜用量大不容忽视
“限塑令”是我国对单一品类塑料垃圾——便携式塑料购物袋(简称“塑料袋”)实施管理的专项政策。实施初期,限塑令对于规范商家的塑料袋生产使用,提高公众环境意识、引导公众减少使用塑料袋,起到了积极作用。
据2013年国家发改委公布的《“限塑令”实施以来的主要成效》显示,从2008年到2013年,超市、商场的塑料购物袋使用量普遍减少2/ 3以上,全国主要商品零售场所塑料购物袋使用量累计减少了670亿个,累计减少塑料消耗100万吨。
在实施10年后的今天,为摸清限塑令在各地的执行情况,零废弃联盟联合了全国9个市区县的社会组织及志愿者,开展了针对线下商品零售场所、外卖网购平台及线上线下塑料袋专卖商的调研。
零废弃联盟秘书长田倩介绍说,此次调研主要围绕塑料袋的合规性、塑料袋的收费问题及违规塑料袋销售等内容展开。
通过对北京、深圳、江西乐平、四川荣县、安徽阜阳三合镇9地1101家线下商品零售场所进行取样,有979家门店都提供塑料购物袋。
统计显示,这979个门店中,使用不合规塑料袋的店铺高达78%;而仅89家即9.1%的门店能做到塑料袋合规且实行收费。同时做到塑料袋标识合规、厚度达标、收费3项,且明码标价和列入消费凭证的,只有36家,仅占3.7%。
田倩指出,通过进一步的分析发现,在塑料袋标识、厚度、收费3项中,收费的执行情况最差,只达到17%的收费率,且主要集中在大型超市和全国连锁便利店,其他类型门店的收费率仅一成左右。
“有45%的大型超市提供其他塑料膜,”田倩说,诸如平口袋、封口袋、保鲜膜等,它们并不在“限塑令”的范围里,所以是免费的。这意味着,塑料垃圾其实并未减少,很多时候是被其他塑料膜替代了。
这并不符合限塑令制定的初衷,同样需要引起重视。
网购:源头无法控制且监管难
互联网+外卖是限塑令实行后才强势崛起的行业,也是执行中的灰色地带,是否纳入限塑令其实并不明确。
此次报告对外卖商家和外卖平台进行了初步调研,在23个使用塑料袋的外卖商家中,有高达96%的外卖商家使用的是不合规塑料袋,主要问题是塑料袋标识不完整,且没有一个商家明确显示塑料袋收费并纳入消费凭证。
田倩指出,如果它已被列入限塑令范围,那么外卖行业的执行情况堪忧。
尽管网购平台中,使用便携式塑料购物袋的情况比较少,但不可忽视的是,快递包装中使用的塑料制品更多。因此,零废弃联盟也呼吁,限塑令应该随着社会发展而作出改变,扩大限塑的范围和种类。
违规塑料袋使用泛滥的一大原因在于销售塑料袋的源头没有得到有效控制。在对线上销售塑料袋平台的调研中发现,接近80%的塑料袋专卖商公开售卖无标识或厚度不达标的违规塑料袋;线下塑料袋专卖店出售违规塑料袋也很普遍。
“尽管这些商户明显违反了‘限塑令’和《产品质量法》《塑料购物袋的环保、安全和标识通用技术要求》等条例,但我们向线上销售平台进行举报时,平台给出的回复却是‘违反国家标准举报不成立’。”
田倩表示,线上举报渠道并不完善,很多电商平台上的店铺为批发零售铺,找不到注册信息,因而也不能有效利用工商总局的线上举报系统,对此他们将采取进一步行动。
解局:升级限塑令,实行精细化管理
记者走访了北京市的一些大型超市发现,很多中老年人都自带无纺布购物袋和小推车。但相比正规超市,农贸市场和路边摊的塑料袋使用情况依然普遍,商贩为了招揽生意,塑料袋大多是免费提供的,“有偿使用”的规定几乎成了一纸空文,甚至“超薄”的不合规塑料袋也是“司空见惯”了。
不合格、不合规的塑料袋除了带来环保问题,其对健康的影响也不容忽视。
出席报告分享会的天津绿邻居公益组织负责人安旭认为,达标的塑料袋因为可追溯,安全监管政府部门能够“管得到”。现在的问题是,大量不达标塑料袋是私自生产的,不在监管体系内,本身到底是什么材质来源无从考证。
“这些塑料袋目前在集贸市场和生活中大部分是用于食品包装,它们对食品有什么样的危害无法预知,这种影响是最大的。”
基于此次的调研报告,零废弃联盟提出了他们的解决之道。
零废弃联盟政策主任谢新源指出,针对调研中看到的执行监管难等问题,他们建议,应将“限塑令”升级为行政法规,实行精细化管理,采取更严厉的罚则。
在生产、销售、使用环节,要全面杜绝违规塑料袋,质检工商等执法部门应加强生产、线上线下销售、使用违规塑料袋的专项执法行动,严厉打击不合规塑料袋。
对于收费方式,零废弃联盟建议改在生产环节收费,提高塑料袋的价格,将塑料袋列为环境保护税的应税污染物。
“ 是时候重新厘清‘限塑令’的目标,全面考虑对其他塑料膜类包装的限制,鼓励在可重复使用上进行创新。”根据调研结果,外卖行业也应列入限塑令管制范围,外卖平台应该对外卖塑料袋的合规性负责,且有关部门需要加强监督。
面对下一个10年,塑料污染的问题更为突出,挑战也更大。零废弃联盟建议,今后“限塑令”不能仅着眼于塑料袋,而应变成针对一次性塑料包装的一揽子政策,同时也要避免将所谓的“可降解塑料”作为解决方案,政府、民间可以携手,摸索出类似菜篮子这样可重复使用的提携方式,推动减塑行动。
“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塑料垃圾减量的目标。”谢新源如是说。
在报告分享会现场,零废弃联盟和上海爱芬环保共同发起“你好,菜篮子——2018百万减塑行动”计划,针对菜市场、超市购物大量使用塑料袋的问题,召集1万个家庭/个人挑战减少100个塑料袋,鼓励人们使用菜篮子、布袋子等作为替代品,降低对塑料袋的依赖,养成更环保的生活习惯。
来自爱芬环保的马晓璐介绍说,他们从2016年开始推出菜篮子减塑行动,最先动员的人群是参与环保活动的社区中老年志愿者。他们有意识地设计了30天挑战赛,每天都有拍照记录,以促进参与者养成使用习惯。
“我们建了微信群,鼓励参与者拍照,大家都在群里晒一晒菜篮子的使用情况。在总结会上,大家进行成果分享,把照片、记录表收集起来做统计,看看30天节约了多少个塑料袋,并进行减塑达人的表彰。”
马晓璐说,他们还设计了菜篮子时装秀,请平常跳广场舞的阿姨们,穿着漂亮,带着菜篮子做开场秀,吸引了参与者的眼球。
2016~2017年爱芬环保在60个社区进行推广,包括大型启动仪式和小规模的培训会。参与总数近1000户,减少塑料袋量约4.7万个。
一方声音
可降解或只是虚假解决方案
零废弃联盟的“垃圾达人”毛达认为,“可降解塑料袋”并非解决塑料袋污染的“灵丹妙药”,从本质上说它仍然是一次性包装,会产生大量废弃。
由于我国目前缺乏明确标准,市面上很多可降解包装只是部分降解,剩下的部分碎片化反而会造成更大问题。
如在回收利用方面,如果市场上同时存在传统塑料、不可降解的塑料和可降解的塑料,会对目前的回收利用产生极大的冲击。如果可降解需要堆肥设施,那么与现在的垃圾处理又是两条路径。
毛达认为,即使基础设施有了,也同样存在着混乱问题,如在源头分类时,公众无法准确投放,而城市又缺少单独的回收处理体系,可降解袋实际上得不到降解。
另外,有一些可降解塑料号称回归土壤,或进入到一般环境就能够降解,这是不可能的。无论是一般土壤中还是自然水体中,可降解的速度都非常缓慢。
不考虑并实际去解决这些问题,“可降解塑料”就只是虚假的解决方案。
行动:放下塑料袋,拿起菜篮子